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每週下定決心運動......一小時?





這幾天東看西看,看到一個有趣的標題:「每週一小時運動,就能有效預防憂鬱。」

其實標題就把事情講得差不多了,蠻適合我打算每週去健身房運動一小時的目標。不過這麼好的事情恐怕有詐,於是我去看了一下原始文獻。


才一小時有差嗎?


嗯,是流行病學研究。人數非常多,3 萬多人當中追蹤到 2 萬多人 ( N = 22564);追蹤時間很長,追蹤了 11 年之後發現,有百分之 7 的人真的憂鬱了 ( n = 1578, 7.0%)。

好消息是,這些憂鬱的人,有 12% 是原本可以預防的。只要他們每週運動一小時以上,就能產生效果。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你是完全不運動的人,那你跟那些每週「才」運動一小時的人相比,憂鬱的危險竟然會多出 44%。


多一點更好嗎?


那每週運動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是不是越多越好呢?這個研究看起來,每週一到兩小時就差不多有效了,再多運動一點,預防憂鬱的效果也差不多。


雖然說這研究,是用問卷去測量運動時間、是否憂鬱,不知道他會不會繼續運動、也不能說他就是重度憂鬱症。不過這個研究的人數夠多、追蹤期很長,還把一些可能影響的變數(像是性別、年齡、婚姻狀態、社會經濟地位、物質使用、BMI、自律神經活性、社交支持程度)都處理掉了。我想還是蠻值得一讀的。

順手找了一下臺灣的調查資料。民國 104 年運動城市調查,顯示各種運動頻率的人口比例:

每週至少運動 3 次、每次 30 分鐘、心跳達 130 下或是運動強度達到會喘會流汗:33.4% 
每週至少運動 3 次、每次 30 分鐘:48.8% 
每週至少運動 2 次、每次 30 分鐘:63.8% (真希望沒達到這組標準的人都動起來啊) 
每週至少運動 1 次:80.2%

運動處方


總之,每週運動「一小時」這種目標,似乎不會遙不可及,也可以讓公衛政策不用訂太太高的目標做個參考,這應該是最鼓舞人心的地方啦。

最近一位醫師朋友即將舉辦一場有關「運動處方」的講座,我也蠻想知道,在身心科如果要開立「運動處方」應該要怎麼開?或許,這個「每週至少運動一小時」的建議,會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囉。

Harvey, S. B., Øverland, S., Hatch, S. L., Wessely, S., Mykletun, A., & Hotopf, M. (2017). Exercise and the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 Results of the HUNT Cohort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appi-a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