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 星期六

減法世界–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 (上)




失智者的行為問題,是照顧者面對的最大考驗之一。有許多書籍會介紹這種失智症精神行為問題(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用各種案例教導大家處理的原則,多少帶有一點沉重的氣氛。然而,這本書卻是充滿了幽默,舉出超多例句,甚至用漫畫的方式,告訴大家如何跟失智長輩一起「伴家家酒」、「演小劇場」,最後重拾長輩和照顧者的笑容。

記憶之壺 & 減法世界


作者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人的一生,走過了數十年的風雨,累積的記憶,塑造了我們的人格、感情、認知,就像一個壺從底部慢慢向上裝滿一樣。然而,如果失智者找上門,就像壺的瓶口裂開,會從最新添進去的記憶開始流失。甚至五分鐘前才講過的話,走進房間想做的事,因為已經流失了,再怎麼想都記不起來。

這就帶出了本書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減法世界」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關於選舉壓力症候群的小建議



美國心理學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針對當年川普選上總統的那場大選做過調查。結果竟然發現,不管哪一個黨,都有超過一半的人感覺選舉是重大壓力來源!(民主黨人 55%,共和黨人59%)

後來,APA 針對這種選舉相關壓力,提出幾個重要的建議。條列如下:

1.如果二十四小時循環的候選人新聞和政論節目造成您的壓力,請限制媒體接觸量。只閱讀必要的訊息就好。關掉新聞饋送,讓自己從數位訊息當中休息一下。留點時間給自己,去散個步,或是享受和親朋好友在一起活動的時光。

2.如果你覺得會升高到衝突的程度,就不要和別人討論選舉。要認清自己和朋友、家人、同事討論選舉的頻率。

3.對選舉的可能結果感到壓力與焦慮,是沒什麼生產力的。把您的關注,引導到那些可以產生正面影響的活動吧。您可以在社區當中擔任志願者,去倡議您所關心的議題,或是參與地方組織。公民參與,除了選舉以外還有許多形式。

4.不管投票當天發生什麼事,人生都會繼續。政府系統的設計,讓我們可以預期選後還是有一定的穩定性。避免災難化,要維持一種平衡的觀點。

5.去投票吧。在民主政治中,公民的聲音是很重要的。藉由投票,您可以懷抱希望,感覺自己踏出積極的一步,去參與這場對很多人有壓力的選舉。去瞭解所有候選人,和他們的政見。做出充份瞭解後的決定吧!然後驕傲地告訴別人,我投票了。

https://www.apa.org/news/press/releases/2016/10/presidential-election-stress.aspx

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

怪女孩出列 & 柏金包媽媽





「怪女孩出列」這本書的原文書名是 odd girl out。我的解讀是,一個小團體如果認為某個女孩很「怪」(或是蓄意把她標定為「怪」),就會把她排擠出去。這就是女孩的「隱性攻擊」文化。

看完「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這本書的「貴婦霸凌」故事後,我很自然地跑去重看了描述女孩霸凌現象的「怪女孩出列」。因為隱性攻擊文化如此普遍,如果您有女兒的話,這是很值得閱讀的一本書。


什麼是隱性攻擊


這本書的主旨,是在討論女性被社會期待的刻板形象,如何造成女孩間的隱性衝突,並呼籲大家正視這個現象。例如,好媽媽就是要溫柔、要給愛、照顧人;好女孩就是不能生氣、不能衝突、不能侵略。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是好女孩。

「友誼」:在女孩的自我形象當中,友誼太重要了,沒有好朋友,就是沒有價值的人。女孩可以把友誼當做武器,剝奪友誼就是一種攻擊。最難承受的攻擊都是來自親密好友,而被攻擊的人即使痛苦,仍然想要保有這段具有破壞性的友誼。

她們會說:「我不能告訴她們我的真實感受,不然她們不會再和我做朋友了。」「我不想傷害任何人,我想跟每個人當朋友。」

「隱性」:社會不鼓勵女孩的言語和肢體衝突,於是「剝奪友誼」的「攻擊招術」就發展成下面這樣 (例如九年級生的招術):

在走廊上故意碰撞某個女孩,老師會認為你是因為心神不寧!將某個女孩的書碰落地上,老師會認為它是自己掉下的!寫匿名紙條!畫粗俗的圖畫!瞪她!使用化名傳遞訊息!搶她男友!製造流言!告訴老師她作弊!

這樣一來,被攻擊的人沒有反擊的著力點,師長也不太會重視。女孩們輕易就可以學會這些招術 (小小女孩通常已經會說:我不要跟你玩了)。


柏金包媽媽的攻擊


在「柏金包」一書當中,貴婦們在路上揹著柏金包去撞人,竟然和「怪女孩」書中,九年級生故意撞人的招術如此相似!

而柏金包作者,在吸引男性領袖向她攀談之後,取得了自己和兒子進入小團體的門票。這種取得勝利的方式,也有點像是「怪女孩」書中,某個女孩以搶奪對方男友做為報復的方式。

也就是說,長大成人以後,某些女性仍然採取女孩時期的隱性衝突方式。她們沒有學會成熟地處理憤怒和衝突嗎?也未必。也許女王蜂(貴婦的領袖)正是因為要彰顯她的地位,故意做這些幼稚的動作,表達「我就是喜歡這樣做,妳也不能拿我怎麼辦」。

女王蜂選擇繼續隱性攻擊那些「沒有資格進入團體」的人。那作者呢?除了書上描述她為了融入上東區貴婦媽媽所做的種種努力之外,我認為,這本書本身就有點像是她爭勝、報復的方式。她把自己的憤怒,用詼諧的語調包裝起來,但內容仍然重重批判了這群貴婦小團體的荒謬文化 (最後好像批判太多了,於是說了貴婦一些好話)。

紐約上東區貴婦們排擠作者,而某種程度上,作者也用自己的學者背景排擠貴婦們。她暗示自己擁有高學歷同儕的友誼、有一技之長 (相對於許多貴婦們焦慮能否持續獲得男伴的金錢幫助)。她自己來自於一個不錯的小圈圈,真的無法融入上東區時,也可以像人類學家觀察完就撤退。

這是作者發揮「自身優勢」的方式。也讓我思考,要如何從自身優勢出發,處理這些潛藏在友誼關係當中的隱性攻擊。當「怪」成為強大的「獨一無二」時,或許就能贏得許多表面友誼,進而得到真正的友誼。


隱性攻擊的七大武器之首?

當父母遇上孩子被攻擊


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是對父母的建議。當女兒被霸凌時,要談這件事非常不容易,隨便就會踩到地雷。書中列出了各種「地雷」和「佳句」,讓大家參考。

地雷:「這只是過渡期。」「每個人都會碰到這種事,親愛的。」「反正我不那麼喜歡你的朋友。」「為何你還跟那個女孩一起混啊?」「我告訴過你多少次?」「你做了什麼才會讓這種事發生?」「我要馬上告訴學校」「這是每個女孩都會有的行為,你會習慣的。」「但是你們兩個是好朋友!」「你太敏感了,她們不是故意的!」

佳句:「喔!寶貝,這真是可怕,我很遺憾。」「我也經歷過這種事。」「很抱歉聽到這種事,你想過跟她談談嗎?你想過要怎麼做嗎?」「你要跟我一起想想看我們應該怎麼辦嗎?」「你想要跟老師談談嗎?」「你知道她們為什麼會這麼做,或為什麼生氣嗎?」「這是何時開始的?何時發生?你有辦法讓她們不這麼做嗎?」「你怎麼知道她們不是在開玩笑?你確定她們真的想讓你難過嗎?」

簡單歸納起來就是:重視她、傾聽她、不批判、不忽略。最後可以試著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預演各種應對策略。

到底女兒將來會不會碰上霸凌呢?會不會霸凌別人呢?下次當您聽到女兒說出「我不要跟你講話」的時候,一定要 請她不要霸凌父母 和女兒好好討論,到底生氣該怎麼表達,碰到別人不理你該怎麼辦。

希望世界上每一個女兒,都能有自信、悠遊於每個小團體之間,做個獨一無二的女孩。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小筆記:機器智能與人類行為–跨領域決策分析於醫療應用


舊時代用聽診器,新時代用智能機器

這次去人工智慧/資料科學年會,第一天的演講我鎖定的是「機器智能與人類行為–跨領域決策分析於醫療應用」這個題目。這是清大電機的李祈均老師,介紹他跟各大醫院合作的「跨領域人工智慧應用研究」。

要瞭解超級複雜的人體/人類行為,我們會先透過各種途徑 (聲音、表情、影像檢查、寫出來的文章) 收集,整合處理這些訊號,用人工智慧演算法找出其中的模式規則,最後幫助醫師決定要如何治療。

李祈均老師介紹了四個有趣的成果,涵蓋三個方向:

量化高維 → 輔助專家診斷

計算行為 → 評估疾病風險
計算行為 → 量化內心感受


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小筆記 – 利用社群媒體資料研究精神疾病



你是否曾想過有一天,在臉書上面公開說話,就等於把自己的精神狀態昭告天下,而且電腦還會默默給你貼上某個標籤?

這次精神醫學年會,我最有興趣的就是「機器學習在精神醫學的應用」,所以很認真做了筆記。以下是清大資工陳宜欣副教授主講的「利用社群媒體資料研究精神疾病」,帶給我幾個啟發。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每週下定決心運動......一小時?





這幾天東看西看,看到一個有趣的標題:「每週一小時運動,就能有效預防憂鬱。」

其實標題就把事情講得差不多了,蠻適合我打算每週去健身房運動一小時的目標。不過這麼好的事情恐怕有詐,於是我去看了一下原始文獻。


才一小時有差嗎?


嗯,是流行病學研究。人數非常多,3 萬多人當中追蹤到 2 萬多人 ( N = 22564);追蹤時間很長,追蹤了 11 年之後發現,有百分之 7 的人真的憂鬱了 ( n = 1578, 7.0%)。

好消息是,這些憂鬱的人,有 12% 是原本可以預防的。只要他們每週運動一小時以上,就能產生效果。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你是完全不運動的人,那你跟那些每週「才」運動一小時的人相比,憂鬱的危險竟然會多出 44%。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簡報 2020 – 進階心法課



上週末參加了 簡報 2020 這堂課。不囉唆,我把這堂課定位為「進階心法課」。

這堂課的學員,據主辦單位描述,都是上過兩到三堂簡報課的各行各業專家,以醫學背景佔大宗。所以大家的起點是什麼呢?相信一定有看過幾本簡報書,學過簡報架構的整理,自己動手美化過許多投影片,有一定數量的上台經驗,也經由簡報拓展了一點個人品牌。

那還可以學什麼呢?我認為這堂課,可以學習三位講師的簡報哲學,回頭扣連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