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你為什麼應該上兩日課程


回饋完學弟妹,才算是完成課程

你有上過 (相隔一個月的) 兩日課程嗎?這有什麼好處呢?

上完這次福哥的專業簡報力課程,我想要分享「為什麼」你應該去上兩日課程,兩日課程應該包含「什麼內容」,兩日課程「如何」達成良好效果。


Why?(為何該上這堂課?為何該選兩日制?)


先說結論。我認為「專業簡報力」這堂兩日課程,能夠帶領學員「知行合一」變身成為「更有說服力的簡報者」。

我從這堂課獲得的最大好處有兩個。

第一:徹底實踐

帶著你實踐。就算你再懶惰,都還是會被帶著走完整個簡報準備的「完整流程」。你會得到一份地圖,而地圖上每段旅程,都是你踐行過的。

現在我能比較有把握的說,我可以安排好每一份簡報準備流程的「時間表」。而過去看過的簡報書、上過的簡報課、觀摩過的簡報,我都知道要擺放在「簡報準備地圖」上的哪個位置了。

第二:徹底換位思考

徹底打散平時自然而然套用的專業學問架構,轉而徹底依照聽眾的需求來做呈現。就像學霸老鄧同學所說的:要用「病人的邏輯」,去說「醫師的觀點」。

舉個例子。我這次演練的,是向失智症家屬介紹如何面對患者各種「灰灰」的行為。原本我一直執著想教給聽眾更多「照顧者技巧」,但在兩日課程的過程當中,我才逐漸反省理解,原來「讓家屬更珍愛自己」這個主題,才是這些身心俱疲的家屬,更想聽的內容。




How & What?(兩日制課程的機制和內容?)


換位思考

兩日制課程,第一天,是教學 (把簡報準備流程切細,教完立即實作並且上台);第二天,是上台驗收 (每個人七分鐘,福哥憲哥和學長姊,回饋十多分鐘)。

中間相隔的一個月,就是多次的演練。北中南都有熱心的學長姊,各自租借場地,熱情指導,一次讓四到六個學員輪流上台,每個人賺到高達數十分鐘的回饋。這對於實踐「換位思考」是很好的機制。

回到我自己演練的例子,給學長姊聽的第一場,我嘗試想用影片讓大家「體會失智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慌亂」,希望台下聽眾能學到同理心,更知道如何和失智者相處。

但是我得到的回饋是:沒有 fu,這不是我們想聽的,我們想知道的是如何長期抗戰,覺得壓力很大該怎麼辦?

所以,沒有同理心的,其實是我自己。家屬都身心俱疲了,還有餘力去多花力氣想像自己是失智者嗎?從家屬的邏輯和需求先切入,就是要先讓他們「得到喘息」好好照顧自己,然後再提供「立即可以應用的簡單照顧技巧」,至於「症狀的詳細分類介紹」就先刪掉吧。

給各種背景的學長姊回饋,可以聽到更多元的心聲(不只是批評,學長姊還會告訴你,他認為應該怎麼做會更好)。回饋單寫給你,如果有三個人都建議你同一件事,你還不想改嗎?

書上的章節順序,丟掉。你想講的主題,調整。徹底的換位思考,經過這樣大量的交流,才能得到。


漸進式曝露

上台對我來說真的很痛苦。練習也很痛苦。那怎麼辦呢?這堂課竟然用上了我們精神科治療畏懼症的技巧「漸進式曝露」。例如懼高症,就讓患者先在低樓層學會放鬆適應,再去挑戰更高的樓層。



兩日制課程,就是從比較溫和的挑戰關卡,讓你習慣、甚至獲得成就感 (第一日,許多同學說,想不到自己可以在那麼短暫的準備之後,就上台講的有模有樣)。然後逐漸增加關卡的難度。

接下來一個月,學弟妹演練,讓學長姊回饋 (甚至還有一對一的認領,在網路上繼續指導)。前半個月先來一場,教你如何徹底從聽眾需求切入,修改你的簡報架構。



到了月中,大魔王福哥會先丟出「請重做」三個字。讓你習慣這樣的創傷,才有勇氣進入更難的關卡。

下半個月,瘋狂的學長姊們,可能還會再約一次練習。這次是上台前,修改呈現的細節。

最後就是上台。盡全力準備過後的上台。咦,這還不是最後,因為之後下一屆的學弟妹來,能夠把所學教給他們、甚至示範給他們看,才是完整的學習。


兩日不是重點,實作才是重點


說了這麼多,但你以為只要上兩天就是好課嗎?那可不一定。

只要能把課程好好規畫,充份利用課外時間來鞭策大家實作的,就是好課。

能夠吸引到一群學長姊,願意花時間心力,把所學分享給學弟妹。真是好課。

對了,我還沒說。那為什麼學長姊願意花這個時間心力去教別人?是因為當助教可以偷學嗎?

我想最重要的是,福哥傳遞給我們的理念:「做個好人,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