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男人玻璃心的收納法


玻璃,在什麼情況下會全盤碎裂?

通常是先有幾個洞,幾條痕。對準施力,衝破臨界點之後轟然崩潰。

在碎滿地之前,仍然強撐著面對風雨,這就是男人的心。

在競爭的舞台上,男人通常會掩蓋表面,武裝起來,隱藏聲音。「男人玻璃心」想要說出這些傷痕的故事。

或許有人願意,在精神科診間裡,讓這些坑坑疤疤出來透氣;但這樣還不夠,這本書呼喚更多男人女人們,回到彼此的相伴裡修復、轉化,去打造更堅毅、也更柔軟的心。


神秘的精神科診間


這本書的作者,是強者我朋友,精神科郭彥麟醫師。我曾經疑惑:這樣的文青靈魂,強行套上結構化的診斷系統 (或是枷鎖?),去和千百種不同的眾生相做交流。那會是什麼樣的診間即景呢?

在我曾看過,他與病人的示範會談中,我只瞥見一角,因為他腦中有太多未說出口的東西。而讓人欣喜的是,這本書告訴我們了。

這不是自爽的書;既然敞開診間,作者就充滿責任感,想把重要主題一股腦倒給讀者。每篇文章談一個問題,例如「泛焦慮症」、「外遇」、「強迫型人格」、「老年憂鬱」、「哀慟」; 也各自對應著一個鮮明的形象,讓你記憶猶新:「疾風男人」、「嗜甜男人」、「地圖男人」、「落葉男人」、「電影票男人」。
這本書是細緻的。同樣一個「焦慮症」,在各種字義的模糊空間,幽微之處,我們接受作者的帶領,一起好奇、探索、逼近、闡明,把傷痕都看清。
「『緊張』暗示著慌亂、神經質,是脆弱的象徵;而『焦慮』似乎說著不夠乾脆灑脫......可以操煩,但不能緊張。」
男人的處境,受困的感覺,藏起來的脆弱,鋪開在書頁裡。
「我的人生就像在高速公路上一樣,只能一直開,不能慢下來......沒有選擇也沒有自由。」 
「就像以往面對母親那樣,每當太靠近了喘不過氣,他就後退......退到看不見母親愁苦的臉。以前他以為後退就可以自由呼吸,但如今他後退,卻撞進了另一個女人的委屈。」
男人的玻璃心,逃避、投射、否認、壓抑.........種種防衛的方式,也都現了形。
「他們躲,他們逃,來到了離家最適當的距離,一個可以暫時不要長大的地方,像是夜裡的超商。」 
「不是害怕陽光,而是害怕陽光像過去那般再被奪走。」 
「必須懷抱著某種地圖,嚴謹地依循,才能徹底安心......躲在那個製好的框架裡......這麼做乍看會以為是前進、是追求,因而男人很容易以此來逃避 – 逃避選擇,逃避責任。 」
「雖然離開酒才能清醒,但清醒地面對黑暗又太痛苦。」 
「他一直沒有訴說哀傷的機會。他不被允許,也不允許自己。」
男人的溝通,笨拙,像孩子一樣。各種關係,也就開始扭曲。
「許多男人,感受遲鈍,倚重思考來詮釋世界......他們真誠善良,但就是不會察言觀色......就算讀懂了,也只能硬背下來,不知如何回應。」 
「順服的習慣讓夫妻間的關係愈益傾斜:有人沉默,有人就得放大音量;有人不回答,有人就得自問自答;有人放棄撤退,有人就得進入接管。」 
「他想盡辦法要用自己習慣的棋步,去走兒子的人生」
「等女兒一回家,就拿著手機質問她:『這個男生是誰?』......女兒的離去與妻子的離去像是重演一般。」 
「如果連妻子都否定了他,絕望就更深了......他們選擇被動,等待有人主動稱讚他們......『為什麼要問?不就是那樣嗎?』他說。」
還好,每一章的最後,都是修復,都是領悟。這是送給診間的男人,也是獻給書本前的讀者。在掩卷嘆息之前,我也收到了一份禮物。

我心中的某種電影原型,開頭常是妻離子散,最後停在克服障礙,一家團圓的高潮。可是,如果故事的結尾,是一去不回的妻子、無法復原的家、拼湊不回的心呢?

即使是這樣的殘酷問題,我也收到了作者在最後一章送給我的溫暖答案。這或許正代表著,不管絕望有多深,精神科醫師仍會執拗地,希望善盡治療的任務。
「我們靈魂深處其實也擁有足夠的堅毅,能與脆弱共存。」 
「放進心裡,才能帶在心上一同前進。」 
「繼續著的是愛,因哀傷而永不抹滅的愛。」


為什麼只寫男性?


或許從男性治療師的角度,有太多的同理,太多的自我對話,不得不抒發出來。

這本書,會不會讓人覺得維護男性?會不會讓讀者開始戰男女?或許會,就像是 「便利商店男人篇」在臉書上激發的回應。
「通常這種男的工作表現也不怎樣. 去個便利店說的多大的恩賜一樣, 誰嫁這種男人誰倒楣。」 
「男人啊,你可以安心地躲進便利超商與陌生人攀談,女人呢?哪裡是她可以安心喘息五分鐘的站牌?」
這些話似乎像是再一次提醒,男人的玻璃心不可以碎。似乎讀者們正在呼喚,有沒有另一本為女人說話的書。

女性如何看待這些男人的故事,有千百種觀點。作者透過男人的話,治療師的話,呈現出一些真實,引發出更細緻的思考。這就是一個改變的契機。


該如何對待這本書?


這本書,適合男人們偷偷地買,偷偷地看。

一邊碎念著:哼,這些男人真是玻璃心。正好讓我輾過去。

內心深處或許有個聲音小聲嘀咕:書中的這個人是我,那個人也是我。這麼辛苦,無處可說。還好這本書幫我說了 (買給老婆看,她可能就懂了)。

記得那個「便利商店」嗎?想過「精神科診間」嗎?這些讓玻璃心可以出來透氣的空間,都不能流連忘返,更不能公開聲明。

不如,時不時前往這本書開拓出來的心理空間喘息,吸飽了就趕緊轉過身,回到現實世界,留下那些角色繼續心碎。

但也許會有驚喜。譬如說,家人們看了這本書,心領神會,在家中鋪滿柔韌的軟墊,讓男人心好好歇息,不會相互割裂。玻璃心?也許有一天會被家人的熱情熔化,轉化成更閃亮的琉璃也未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