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失智失蹤:我們即將要面對的大問題



「失智失蹤」這本書,是 吳家璇 醫師看到日本對於「失智者」的「失蹤死亡」問題累積許多經驗,於是把它翻譯過來,讓臺灣未來的政策制定者、醫療相關人員、家屬、還有以後都會變老的我們自己,都能好好參考。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一萬個遊走失蹤家庭的衝擊」。這是因為本書的最初發想,來自於 NHK 發現 2012 年日本竟然有將近「一萬名」失蹤人口被歸因於「失智症」。於是他們開始採訪失智症患者家屬,也就是那些經歷悲劇的「遺族」們。

因此,這本書的前面部份,是許多充滿血淚、無限懊悔的遺族故事。而後半部,則是「個人」、「家庭」方面應對遊走失蹤的具體對策,如果讀者有立即需求,可以馬上翻閱第七第八章。

以下是我的小筆記;不過我還是推薦大家去買書回來,一邊參考,一邊實際行動。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失智者走失死亡,地點離家很遠嗎?

書中有一位 85 歲的婆婆,失蹤後七天內發現遺體,因身體過度虛弱而死去。家屬怎麼想也想不到,遺體是在住家附近的民宅裏側,兩堵圍牆間大約 30 公分寬的空隙中找到。採訪小組分析的結果,發現失智症走失死亡者,有 59% 離住家一公里內 的距離被發現。

失智者走失後,家屬會及時報警嗎?

大阪府警方的資料。2012 年有 26 人因失智症走失而死亡。其中有 10 人的死亡推定時間在家屬報案之前。換句話說,四成的走失死亡者,是在家屬報案時已經過世了,可說是延誤報案。有許多人是隔天才報案,但這時死亡的危險性會明顯升高。

日本的社區,對失智症走失的問題做了什麼事?

SOS 互助網絡,源自北海道釧路地區,總面積約六千平方公里,也就是六分之一個臺灣。網路運作模式如下:警方一收到失智患者行蹤不明的通報,就立刻蒐集「姓名、出生日、住址、電話、走失時間地點狀況、身高體重髮型服裝、能否說出姓名、過去走失經驗」等資料做成協尋通知書。 
協尋通知書傳真分送至當地五家計程車行、卡車協會、FM 廣播電台,來協助尋找。同時釧路市公所本身也會組成搜索隊,加上三百多家公司行號一同公佈相關搜尋訊息。 
實際成果:一年三個月期間,啟動 99 次搜索,有 97 人順利尋獲 (2 人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有三成 (28件)是 仰賴路人和計程司機等一般民眾 的線索而發現。

個人與家庭能做的事

減少遊走
調整日夜節律、住院日間照護
房間廁所標示、夜間照明充足
解除生理不適、改善不適環境
了解遊走理由、安撫轉移注意
營造熟悉環境、定下心的場所
協助生活起居、幫助情緒穩定
家庭預防走失
衣服縫上名牌、袋子放入名牌
大門口感應器、床舖旁感應器
通知鄰居警察、海報發送商家
穿戴 GPS 定位器 ( 穿 GPS 鞋 )
登錄 SOS 互助網 ( 日本網絡  )
家庭應變走失
屋內搜尋 5 分鐘,屋外搜尋 5 分鐘,附近搜尋 10 分鐘。然後 110 報案!
向鄰里所有人 (政府單位、消防隊、個案管理師、社區自治會) 求援。
平安返家後,檢討發生經過。

臺灣正在做 / 未來能做的事

媒體:
台灣媒體談失智走失的分析資料少,以「魔神仔」靈異事件切入的新聞較多。可以多多報導,讓大眾更加瞭解相關常識。
家庭:
家屬和醫療人員合作。學習照護技巧。瞭解遊走原因。 
善用輔具。例如愛的手鍊、GPS 防走失手錶 / 手機,可至各縣市社會局申請補助取得。
家屬們可透過臺灣失智症協會、當地政府單位,建立瑞智互助家庭。 
社區:
對照日本以計程車行和貨車進行搜尋,台灣是否可請「騎車進行人工計費」的工作者,也加入協尋。 
可利用許多監視器的錄影資料協助搜尋。 
帶長者到警局按指紋,可以迅速確認身份和找到家屬認領。 
臺灣還有大量的便利商店,或許可合作,因為走失時覺得口渴、飢餓時可能會想去便利商店;其他商家,也可以合作建立「瑞智友善商家」,幫忙暫時留置遊走老人,並通知里長。 
社區鄰里網絡要繼續發展建立;以里為單位,安排專屬的個案管理師。

總結


臺灣的醫療水準很高,對於失智症患者遊走的治療,有一定的品質。然而,關於社區的合作、商家的合作、警方的協助、政府的整合,相信還有進步的空間。

上面防止失智者遊走失蹤的內容這麼多,我就總結為三點原則:「不、失、蹤」吧!

「不」
和醫師合作改善所有「不」舒服的環境和身心狀況,一開始就讓遊走「不」發生。
「失」
發現走「失」的瞬間,( 5 5 10 分鐘搜尋後) 馬上報警 ,馬上找所有人協助!
「蹤」
事前就準備好各種資源,手鍊、GPS、鄰居、警方,讓我們能掌握他的行「蹤」!
最後,臺灣精神醫學會 賴德仁 理事長也提醒我們,十個失智患者有六個會遊走。假如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怎麼辦?請看看這本書,做一些預先規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