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年復一年,又是擬定「新年新希望」的時候了。

我常常懷疑,有多少人跟我一樣,總是國曆新年訂下目標 (然後失敗),農曆新年又訂一次目標?


新起點效應


有學者證實,人類真的會有這種「新起點效應 (fresh start effect)」。他們分析了三種「有抱負」的行為:「google 『節食』、去健身房、在網站上訂定目標契約」。結果發現,不管是每年的一月、每個月或每週的第一天,出現這些行為的頻率都比較高。

為什麼呢?有兩種可能的心理機制。

首先,這些日子都屬於時間的里程碑 (temporal landmarks)。它讓我們感覺「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這個特別的時間點,好像把過去不完美的自己,和現在充滿朝氣活力的自己隔開了。

這樣做可能有個壞處:我們依據衝勁十足的狀態來訂定目標,但那個懶惰的自己仍然存在,結果可能會以失敗作收。

第二個機制是,這個時間點把人們從日復一日的瑣事當中抽離出來,好好地宏觀檢視自己的人生。這時候,當然會很想要訂定新目標囉!


有意義的里程碑


另一個研究指出,這個「時間里程碑」愈有意義,愈能激勵人選擇那天開始追求目標。

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選定一個預定 4 月份執行的計劃,然後提供 3 / 18 - 3 / 24 這七天,讓受測者選擇一天來接收提醒信。結果,看到 3 / 20 有附註「立春」的那組受試者,明顯有較高比例選擇用 3 / 20 來當做啟動的日子。

這類日期的意義,可以是原本就存在,也可以是你自己設定的意義。像是其中一個小實驗,把 36 歲生日設定出特別的意義:十二生肖準備開始第四輪囉。這竟然也有效。

或許,每次疲累的值班結束後,我都可以設定意義,重獲新生 (?)




stick K


當然立定志向不代表可以成功。前面提到「在網站上訂定目標契約」提供了一個怪招,它最早是一個「用錢來戒煙」的計劃,經濟學家把它發展成一個網站「stick K」,可以用來實現各種目標。

一開始,戒菸者把錢投入帳戶中,然後開始戒菸。六個月後驗尿,如果沒有尼古丁,就可以把錢拿回來,如果驗出來有抽菸,錢就捐給慈善機構。

而這個網站利用「厭惡損失 (loss aversion)」的機制,進一步調整了捐錢的目標。首先,不讓你知道「沒達到目標時,錢會捐給誰」;因為一旦你知道錢捐給誰,你可能覺得這是好事,於是覺得,放棄減肥好像也沒什麼關係嘛。

更狠的一個機制,是讓你選擇一個「你反對的慈善機構 (anti-charity)」。如果你減肥失敗了,你的錢就拿不回來,而且錢會拿給那個你討厭的機構。想像一下,你減肥失敗、錢又交給 x x 黨,這種雙重打擊實在太可怕。這樣你是不是產生滿滿的動力了?


明天會更好


我們有很多節日、也有兩個新年可以過,這似乎是一件還不錯的事 (?) 其實,我們永遠來得及擬定新計劃!

最後,在災情慘重的地震過後,或許該是我們重新開始的時候了。願新年一切都會更好。


Dai, H., Milkman, K. L., & Riis, J. (2014). The fresh start effect: Temporal landmarks motivate aspir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Science, 60(10), 2563-2582.

Dai, H., Milkman, K. L., & Riis, J. (2014). Put your imperfections behind you: Why and how meaningful temporal landmarks motivate aspirational behavior. Available at SSRN 2420476.

Giné, X., Karlan, D., & Zinman, J. (2010). 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butt is: a commitment contract for smoking cessation.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