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風土、餐桌、小旅行」– 洪震宇的故事力量





聽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演講:「風土、餐桌、小旅行」。沒錯,我們很多人是衝著老師「說故事」大師的名聲而來 (其實我不太清楚老師要說什麼題目)。

中途我在想,這演講,沒什麼結構 (從黑糖講到地球科學,再講到甲仙社區營造,時有離題),也沒什麼投影片設計 (就是許多照片/影片)。但一個又一個小故事,最後卻讓我眼眶微紅。

我見識到了,「故事」打動人心的強大力量。


山豬認證過的黑糖


一開始,老師用一碗豬頭飯,拉近和台南聽眾的距離。也隱約暗示,他到了每一個地方,都會深入當地的風土民情,甚至能夠找到台南人也不太熟悉的風味餐點。

接下來,進入甲仙黑糖小農 vs. 工廠的故事。老師帶我們從甘蔗田,削皮,熬煮,凝固,畫線切塊的過程走了一遭 (還用影片秀給我們看,他帶的旅行團,就是可以體驗燙手、剛凝固、最新鮮的黑糖)。

他用輕鬆的故事告訴我們,哪些是假的黑糖產品,小農和工廠的做法有何差異。他說了自己如何幫小農夫婦種了太多甘蔗,還有被餵過黑糖的山豬就回不去(不肯吃甘蔗)了。最後一擊,再給大家每人一小塊試吃這「山豬認證過的黑糖」......




這段講完,坑已經悄悄挖好把人推下去。只見大家拼命把電話拍下來,準備去購買小農黑糖產品。而且,我對於「體驗式旅行」已經開始有點心動......


臺灣與糖



第二段,開始講地球科學 (好難啊)。藉由清朝流傳下的文字,清廷對臺灣優點 (野沃土育、盛產糖蔗) 缺點 (蔓草頑翳、洪濤鹵侵) 的看法,來切入臺灣各地的氣候與農作介紹。看到古畫,我們也才知道,剛才吃進去的那塊,古法製造出來的黑糖,和數百年前的先民,嘗的是相同的味道。

這些故事,從歷史、地理的軸向拉開我們對「糖」的眼界。也讓我深刻感受到:

有了「根」,我們才知道我們自己是誰,我們的特色在哪裡。




你想去甲仙旅行嗎?


最後一段,從有到無,從無到有。甲仙的社區重建,在洪震宇老師的參與之下,變得很不一樣。

風災後甲仙對外大橋斷裂。社區內都是老人、小孩,外籍新住民。
有位老師,帶領小朋友練習拔河活動,贏得冠軍,拍了紀錄片。
有位柬埔寨新住民,擔任社區總幹事。她的夢想是開餐廳。
有些 70 歲的老人家,要牽 90 歲的阿婆來活動中心,再把她送回家。
甲仙有芋頭,但除了芋頭,還有什麼特色可以讓社區發展?

這個社區,仍有一些力量,但沒有向外連結,沒有明確方向。換做是你,有辦法重拾社區活力嗎?能有什麼發展方向?然而,洪老師他做到了。

他從 20 人小團的旅行「甲仙農村.青年工作假期」開始,先把青年學生帶進來。(是呼喚文青魂嗎 XD,但故事真的發生了)




讓他們體驗:坐碰碰車去採收龍鬚菜、自己動手炒菜吃,自己動手做芋冰,享受總幹事的東南亞菜餚並且聽她說故事,看「拔一條河」的電影,分組拔河 (分組冠軍再跟小朋友冠軍隊比賽拔河,當然是很容易會輸),吃漂流垃圾筒烤出的甕仔雞,去社區活動中心和老人家一起活動遊戲,晚上,把整團打散分別去住各戶老人家的空房間。




這些青年人,在一週密集互動之下,愈來愈深入瞭解居民的故事和心聲,也反思自己對家中長輩應該如何瞭解與關心。老人家,可以獲得少量的金錢,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人陪他們聊天,讓他們有故事傾訴、有機會教人,這讓他們更有自信。

把「社區觀光營造」和「老人社區照顧」結合,真是太神了!

而前面幾批的人,又變成一顆顆的種子,把故事、把人與人的連結傳播出去。甚至有設計師,搬到當地繼續努力。當洪老師去發展其他鄉鎮的旅行時,這些社區的力量,也繼續成長茁壯。「甲仙愛鄉協會」這個粉絲團,就可以看到他們的成長。


故事的力量


「故事就在現場,體驗就在現場,改變就在現場」。我想,洪老師說故事的功力無庸置疑,更令我驚艷的是他對各種人都能深入互動、喚起改變。

在學習說故事、獲得好故事之前,我必須深入現場、努力接觸、認真去活。不管我站立在何處,這就是我人生的「現場」。這樣用心活出來的故事,才能讓人與人有共鳴,進而促發行動。

就像今天聽的故事一樣,不只是故事,還引領行動。

我想,這樣才是真正發揮「故事的力量」。




PS. 
想學說故事的朋友,最新一期「好好說故事工作坊」招生簡章在這裡。
想去甲仙旅行的,推薦到「甲仙小旅行」網站參觀囉。
(這種 landing page 才能讓人腦波弱衝下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