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當「網路強人會」遇上「新思惟」





從年初索取獲得「網路強人會」這本書、斷續書寫自己部落格、參加新思惟和于為暢(暢哥)的部落格課程、觀察各種部落格和社群之後。有一些心得想記錄下來。

「網路強人會」這本書是一本秘笈,把內容網站、購物網站、平台網站、技術網站......各種商業經營模式的眉角教給你。他自費出版這本書,讓大家免費索取,既是佛心,其實背後也是以書會友、發展出合作網路事業的機會。

我們這種小咖,沒有要做網路事業。所以我只專注學習「個人網站」、「社群網站」這兩個章節,然後再對照一下新思惟這個實例,整理出下面這些心得。


內容為王 or 人格為王 ?


暢哥的課指出「內容為王」;書中鼓勵要擁有「個人網站」、原創出「個人內容」以便發展出「個人品牌」。新思惟的課則是強調「人格為王」。那究竟是內容比較重要?還是人格比較重要?

我的心得是,內容形塑了人格(假如你請「影子寫手」寫了數百篇文章,就會塑造出一個假人格);人格又影響了內容(當你成為一個人的粉絲以後,對他的一切評價都可能高估)。我認為這兩者相輔相成,兩個都要經營

例如,我看到蔡依橙的學術成就和論述文字,因而相信他推薦的書。大概就是先看到內容而信服其人格、信服其人格而進一步接受他後來的內容。

例如,今天看到有人說「九把刀是壞男人、拒聽他的演講」,他的內容或許很有水準,但人格形象已經遭受重傷。而如果沒有過去大量的小說和演講,九把刀這個人格體也不會讓大家看見。

羅胖說的好:「內容不值錢了,生產內容的人太多了」「現在真正稀缺的已經不是內容,而是我的注意力」「所謂的稀缺性呢,現在只有一個東西現在能最大規模地方就辦到,那就是魅力人格體」。

暢哥說:「個人網站 可以擁有多元收入模式。一個名人的價值,在於他渾身上下都是商機」、「發展個人品牌的重要條件:網路世界的表達力、網路敏銳度、露臉、創意、專業度、多通路」、「要把自己定位成個人網站的經營者,不只是部落客」等等。想瞭解詳細內容,就去索取「網路強人會」一賭為快吧!




社群活力,從何而來?


暢哥說:社群是一個「場合」,聚集著相同興趣的人。Facebook 只是一個社交服務網站,是個沒有任何主題的服務平台;它是一個大網罩住你所有在網路上的行為,在這個大網當中,你可以參加許多「社群」。

那社群要如何才能成功呢?一邊學習暢哥的理論,我找了一個自己最熟悉的社群「新思惟之友」來做觀察。

暢哥說的社群茁壯三要素:

(1) 核心(網友加入動機)

首先,「新思惟之友」這個臉書社團,據說是為了上傳「新思惟課程作業圖片」而建立的園地,要交作業就得加入社團。新思惟小班開課,學員人數並不多,那 6000 多位成員怎麼來的?其實那是來自別的動機。

我猜測,許多人加入的動機來自:醫療(和各行各業)崩壞的危機感,引發自我成長、尋求脫困的需求。而這個社團代表的新思惟品牌,是有料的品牌,可以符合這些強烈的自我成長需求。

每一次開課時上傳的圖片,都是學員嘔心瀝血製作。各種文章、各種問與答,都不斷增加這個社團的內容,強化其他人的加入意願。

換句話說,「新思惟之友」社群,在「簡報、研究、網路、醫療」這些方面的內容足夠豐富,讓人有意願留在這個社群當中。要注意:這背後是更精鍊的課程內容在支撐(我相信有些朋友是沒有去上課,而在社群當中吸收流出來的資訊來做學習),這種模式難以模仿、但可以學習。


社群讓絕版書復活,就是這本書!


(2) 會員互動功能

Facebook 讓會員非常容易互動。但如果你要在個人網站上自己加功能,讓每位會員能夠互動,我覺得障礙蠻大的。

Facebook 的個人頁、粉絲頁,有些朋友經營得很成功。像是楊斯棓、黃世宜,他們的文章後面,經常引發大量的回應和互相討論。有時候,甚至成為小型的公民論壇。我的觀察啦,這是靠「魅力人格體」吸引大量人氣,維持鮮明立場(這也容易有話題引戰XDD),經常丟問題和粉絲互動,跳下來繼續回應鼓勵進一步發言,才能成功建立粉絲和樓主的互動。

但我認為,Facebook 的「社團」才真正適合粉絲間互動。在個人頁面下,其他人真的不好意思發起活動。所以,蔡依橙的頁面只會出現他自己的「推坑炊書電子閱讀」活動,而其他很有意思的活動,得在「新思惟之友」才會出現。

例如:楊為傑醫師號召社群內同好,讓邱建勳醫師推薦的絕版書復活,蔚為佳話

例如:陳志金醫師號召社群內簡報愛好者,以微簡報來聲援北榮產科陳志堯醫師,以及後續串聯反對醫糾法的活動。

例如:陳盈君職能治療師號召社群內「愛挑別人簡報毛病者」,預演親職教育講座內容




社團的主題要有一定延展性、成員要充滿主動性,才比較容易促成這些神奇的活動發生。


(3) 獎勵系統

除了課程當中的「xx 王」獎勵系統之外,其實站方(新思惟公司)也經常丟出優秀學員解開新成就的消息,讓大家有一種「有為者亦若是」的動機。

或許醫療業的族群當中,想贏的習慣已經根深柢固。發表好意見、張貼好文章、進行好互動、做出好建議;做這些事雖然沒有錢,但可以獲得社團內的好名聲(有時候按讚數比貼在自己家還多),光是這樣的迴饋,就已經可以達到獎勵的效果。

要做到以上這三點,真的很不簡單呢。像「羅輯思維討論區」就做不到這種程度(廢話因為羅胖本人沒加入啊)。


魅力人格體,社群運營體


羅胖說:「在互聯網時代全新的媒體生態是什麼,我認為會新崛起兩座高峰,兩個不易的原點。一個點我稱之為『魅力人格體』,一個點我稱之為『社群運營體』。」

看看羅胖的 10 萬人社群,看看新思惟的 6000 人社群以及其中的數個魅力人格體 (包括蔡依橙、邱建勳、新思惟國際公司等等)。回來對照暢哥寫的「網路強人會」。真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就看你有沒有本事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