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新思惟談教育講堂心得(2) - 謝宇程篇




來談談謝宇程老師的文章。他是我比較不熟悉的一位寫作者,這讓我立刻獲得兩個好處,首先可以讀到更多顛覆直覺的內容,再來則是發揮「網路講堂」的優勢:可以重覆閱讀,仔細推敲,不用擔心抄錯筆記、誤解內容。

承接黃世宜寫的兒童教育階段,謝宇程繼續討論青少年到青年階段的一個大問題:從教育到就業的銜接。這也正是他部落格的名稱:「學」與「業」壯遊

在我看來,這部分每篇都環繞著「興趣、教育、就業」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此做為研究主題,志向遠大。我也喜歡裡面的許多訪談故事,很好看、很真實的人生!



陪伴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



或許大家會同意,興趣和工作結合,會是很快樂的人生。那怎麼做呢?是否從選擇有興趣的科系開始就行多元興趣會變得樣樣稀鬆嗎?小朋友只對課外書和音樂有興趣怎麼辦?要鼓勵某些學習同時折斷其他翅膀嗎?如何觀察確認孩子的性向能力

以我自己而言,我的興趣剛好包括「看書」,於是面對填鴨教育、接軌醫療工作,似乎獲得還不錯的結果。但是,我的真正興趣(包括精神科、簡報、流行病學、再加上音樂欣賞)也是長期摸索,才逐漸現形。有了這些思考方向,我相信可以陪孩子更清晰地找到真正的興趣。



具體的指引,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



要偏向自主調整學習步調、還是偏向接受某種教育課程框架?在講堂中看到微自學、小自學、中自學、大自學的分類,我覺得是非常具體的指引。

偏向制式化學校課程,有許多故事告訴我們這是有風險的,包括浪費時間扭曲的社會化徹底破壞求學的胃口。這讓我覺得並不孤單,也覺得十分可惜,如果把學習的效果完全發揮,或許可以讓社會蓄積更多力量。

而偏向自學的故事常帶有傳奇色彩,譬如誤打誤撞教出自學力超強的程式設計師電腦遊戲把孩子引入程式設計大門教出溝通與領導……等等。感覺上謝宇程老師比較喜歡自學,但他要表達的應該是要兩者靈活運用。

我自己在大學的時候,就只是在勉強應付那個教育框架,因此成績不佳。我在碩士班的階段,從決定就讀、選擇課表、思考研究題目、揀選並吸收課外資源……等等,才真正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這部分的文章,如果早幾年讀到,或許在大學、甚至高中階段,我的自學可以做得更好吧!



學那些很少人在學的事,獲得稀有的能力組合。



最後進入令人擔心的就業議題。把人生當做一種創業,教育做為一種投資,能夠在就業階段回收嗎?

要學那些很少人在學的事,獲得稀有的能力組合;要選擇影響世界而不做和別人一樣的輪班星人。在選擇規劃之前,如何和孩子一起瞭解各種產業?如何掌握趨勢,找到重要但沒有人發現的事,來引導下一代?

看這些議題,除了考慮孩子之外,對自己的職涯規劃,也非常有幫助。我現在正在實踐這些學到的內容,把多元興趣,持續自學、受教加以深化,藉以尋求適合的職涯發展可能性。




接軌熱情與現實



最愛的比喻:熱情和現實(或興趣和工作)的結合,難度有如從雪山兩端同時開鑿隧道,希望在中央接通,需要花費大量的思考和力氣。在開山團隊當中,孩子是總工程師,父母是後勤支援。就讓我們努力打通這條通往快樂的隧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