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機器人老師,抓住自閉症兒童的心





台北市長柯文哲描述過自己兩件事,一個是亞斯柏格症,一個是智商157。亞斯柏格症屬於自閉症疾病光譜的一段,此類疾病最大的特徵是「溝通困難」。許多自閉症小孩,心裡其實仍然想要和別人互動,但對他人表情、社交常規的理解能力不足,卻一直是橫亙眼前的巨大障礙。

智商高,就算講話白目、和人溝通困難,也可以用其他優秀表現來彌補、或是去上課學會說話得體。而智商平平的自閉症小孩,若要學習溝通則會面對更大的困難。對這些小朋友,有沒有什麼好的學習途徑呢?


機器人教互動


在一個簡單的面對面溝通當中,除了言語內容外,「真人」還會附加手勢、臉部表情、音調變化。自閉症孩童,或許可以理解單一手勢的訊息,但全部一起來的話,就會把他們壓垮。不過沒關係,「機器人」的特性,正好適合擔任這堂課的老師。

在教導自閉症小孩溝通互動時,需要拆解複雜的動作組合,一塊一塊地教會小朋友。哪有人可以精準控制肌肉,每次都示範同樣的動作表情呢?機器人卻能輕鬆做到,每次表情完全相同,避免變化。對自閉症小孩而言,就會覺得很安心。

這些機器人老師,需要看起來很像人類嗎?不需要,看起來像個機器人就行。事實上,許多自閉症小孩,還更偏愛機械的東西。有時候,小朋友是先愛上跟機器人擁抱,之後才願意跟真人擁抱呢。

法國 Aldebaran 公司研發出 Nao 這台機器人,它可以說話、做各種動作,甚至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表演一場舞蹈!高雄科學工藝館可以看到 Nao 機器人。Nao 可以教什麼?




模仿貓 ( copycat ) 遊戲


2014年學者報告,運用職能治療當中的「分級提示( graded cueing )」,可以讓 Nao 機器人教會自閉症小孩,用「模仿貓遊戲」,來學會25種機器人動作。分兩組小孩來玩,第一組若沒有成功,機器人只會重覆給予聲音提示;第二組若失敗,機器人則是漸進式給予聲音提示、細節指令、再加上動作示範。做對的時候,兩組都有回饋:機器人眼睛亮綠燈、點頭、稱讚「做得好」!

可想而知,分級提示的那組,更正確地學到這些動作。這也證實機器人可以提供「差異化的迴饋」。想想,孔子的「因材施教」精神,竟然由機器人做到了!

延伸課程當中,也把小朋友常玩的遊戲例如「紅綠燈( Red light / Green light )」納入訓練。以後自閉症小朋友看到別人玩,就可以說:「這個我也會玩,我要一起玩!」。


訓練共同注意力 ( joint attention )


「共同注意力」是自閉症早期溝通與社交發展的要素,包含了眼神注視、眼神交替、跟隨指示、主動指示等。例如,「跟隨指示」就是大人用手指一個東西要求自閉症小朋友看,這時他可能會不理人、看一眼、或是盯著大人的手。

要教「共同注意力」,機器人就必須讀懂自閉症小朋友的動作,然後自我調整、給予適當的迴饋訊息。怎麼做到?需要週邊的一些設備。

Vanderbilt 大學的專家設計出一個「智能房間」,來讓機器人教導 Aiden 這位3歲大的自閉症男孩。Nao 機器人站在桌上,小朋友坐在椅子上,面向機器人,牆上裝有數台網路攝影機對著椅子。讓小朋友戴上黏有一非 LED 燈的棒球帽,幫助偵測小朋友「往哪個方向看」。再加上電腦系統,就是「智能房間」的全部設備。

開始教學時,機器人說出一系列指令,像是「往那邊看」、同時機器人手臂指向一個定點。這就像,真人老師在教導自閉症孩童「共同注意力」的過程。真人、機器人老師,都用口語提示、轉頭示範、手指目標、在目標點播放影片,來增強小朋友的行為;當好不容易小朋友終於看向目標時,一定會給他一個讚!

這又幫機器人拉了票。因為結果顯示,自閉症小孩,真的比較受「機器人老師」吸引,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上課!


機器人教育的未來


許多臨床工作者、機械工程專家團隊正在努力,希望未來替自閉症兒童,打造出個人化的機器人教育課程;這並不是用來完全取代真人老師,而是做為加速孩童學習的科技工具。雖然Nao 這台機器人目前並不平價(家用版目前大約是7-8000美金),但相信未來價格能夠降低、造福更多人。希望在不久的未來,每位自閉症小朋友,都能擁有一位專屬的機器人老師!


本文刊登於「康健雜誌  精神科原來如此


Greczek, J.; Kaszubski, E.; Atrash, A.; Mataric, M., "Graded cueing feedback in robot-mediated imitation practice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Robot and Huma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2014 RO-MAN: The 23rd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 vol., no., pp.561,566, 25-29 Aug. 2014

Bekele, E. T., Lahiri, U., Swanson, A. R., Crittendon, J. A., Warren, Z. E., & Sarkar, N. (2013). A step towards developing adaptive robot-mediated intervention architecture (ARIA)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21(2), 289-299.